名校校長面對面:歡迎來到一年級
2021-07-05
盛夏如歌,又一個畢業季如約而至。為了讓小小紅黃藍畢業生們順利走入小學的大門,帶著勇氣、獨立和自信開啟一段全新的旅程,幼兒園畢業季系列活動之“名校校長面對面”于7月4日順利舉辦。
紅黃藍特邀北京史家小學終身名譽校長、北京市潤豐學校卓立校長走入紅黃藍,為家長們揭開順利走入一年級的秘密。來自北京地區各園所的數百位家長傾聽了卓校長58年一線小學教育的智慧分享,解答了心中眾多疑惑。



本文摘取卓立校長講座中家長高頻問題,希望校長的真知灼見帶給更多家長參考與啟發。
Q
一年級,最重要的任務是什么?
A
喜歡去上學!
一年級,是基礎教育中的基礎教育。基礎教育的形式是全日制的課堂教育,孩子們坐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課、下課和同學游戲交流、在運動會上為班級的榮譽團結奮斗、在社會課堂上觀察了解真實的生活......這一切,都是形式,都是載體。
目標是掌握方法,掌握學習的方法;掌握和別人、和自己、和這個世界相處的方法;讓自己積累的知識產生質變,為自己、為他人、為人類幸福提供多一種可能的能力。具體知識的積累過程是最好的媒介,但不是唯一的目標。簡而言之,基礎教育就是“成為人”的教育。由此就知道了在一年級這個起點上,我們要做好的事情就是能夠讓我們的孩子發自內心地愛上學、喜歡來學校。我們能一起把這件事做到,就很厲害了。
Q
幫助孩子順利上學,有哪些小竅門?
A
儀式感是個好幫手。
● 關于名字的儀式感
在孩子6歲的生日蛋糕上,賀卡上寫上孩子的大名。告訴孩子:以后在家庭之外,我們都將稱呼你的大名,你將成為一名小學生,會擁有學籍卡、學生證,將會擁有第一個社會身份。你和那些被稱為小baby,小寶寶的弟弟妹妹不一樣了,這是對你的尊重,更是認可和期待。
● 關于入學照的儀式感
最好選擇傳統老字號照相館,拍一張標準入學照片留下自己作為小學生的第一個形象,也可以備用于入學后的各種證件照片。這樣的照片,會讓孩子直觀感受到即將開始的小學生活不同以往,從心里莊嚴以待起來。
● 讓孩子參與入學登記報名的每一個環節
從報名登記開始,就帶著孩子一起去學校,讓孩子更直觀看到他將要開始的新生活。讓孩子看一看,這是你將要讀書的校園,哪里是教室,哪里是圖書館,哪里是操場,哪里有洗手間,哪里有飲水間……環境熟悉了,孩子心里就不慌了。
● 讓孩子參與準備學習生活用具的全過程
在購買書包、文具,準備校服和在學校使用的水壺餐具的程中,讓孩子全程參與,并充分聽聽孩子自己的意見,會讓孩子直接產生“小學學習大不同”“我的學習我負責”的直觀感受。這是因為小學的用具和幼兒園很不一樣。
Q
一年級要開始培養哪些意識和習慣?
A
身教勝于言傳。
● 對自己負責的意識:我的時間我安排;我的事情我管好;
● 有條理地收納整理;
● 做家務的習慣,不能少;
● 保護自己的意識:人身安全;交往安全;運動安全;交通安全。
● 化整為零,一個月養成一個小習慣,一學期下來也可以搞定5個好習慣。
Q
要不要考100分?
A
一年級的100分,是“有魔法”的100分。
從整個小學教育乃至更長的基礎教育期來說,不要過分追求分數,否則孩子容易看到枝節,為了追求極致的兩三分,耗費大量精力,消磨掉許多樂趣。但是在一年級的時候,我提倡:要考100分,先給自己點甜頭。這不是唯分數論,而是一種有效、有益的激勵手段,養好習慣,嘗到甜頭。養好習慣,學習的過程就輕松,嘗到甜頭,就樂于到學校,一直甜下去。
一年級是基礎知識的搭建,沒有需要融會貫通的內容,獲得100分是容易的。所以孩子爭取100分,是在學習的最初給孩子一個有激勵力量的心理高位:我很棒,我完全有能力學好功課!人都是有求勝心理的,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,他就會自然而然地希望保持下去。而且有趣的是,100分也不會讓孩子驕傲,因為這個時候班級里可能有二十幾個100分。
Q
讓孩子喜歡老師,家長能做點什么?
A
自己先接受老師,積極發現老師的優點。
我們都知道,孩子喜歡老師,太重要了,可能直接影響著她是否喜歡上學。家長在此過程中能做點什么呢?
● 家長自己先接受老師,對老師的行為有不解的時候,及時和老師溝通。
● 鼓勵孩子回家分享學校生活的細節,用正向的方式向孩子提問。
譬如今天在學校有什么好事嗎?而不是有人欺負你嗎?這樣孩子在回想一天的學習生活的時候,就會是一個正向的思路,積累下來的,當然也是正能量。
● 家長用心發掘老師的優點,要在家里向孩子說出來,反復說。
● 讓孩子親眼看到你和老師之間友好融洽的關系。
● 及時扭轉孩子對老師的負面感受和看法。孩子取得階段性進步的時候,及時和老師溝通,爭取老師的配合,老師都會很樂意。
Q
家長要不要替孩子檢查作業?
A
一年級的時候需要。
在低年級,尤其是一年級的時候是需要的,孩子這時候的自我糾錯能力還比較弱,一些基礎的學習方法和技巧都沒有掌握。一旦有錯誤,他們自己很難發現,往往會按照原來的思路再做一遍,結果當然還是錯。
父母在檢查作業之前,先讓孩子盡量用不同的方法自查一遍,比如加法用減法驗算;如果父母隨后還是查出錯誤,也不要直接告訴孩子哪里哪里錯了,只需要告訴他錯誤的類型是什么:是計算錯誤,還是抄寫錯誤,是筆畫錯誤……然后讓孩子去檢查,否則培養不了孩子為自己負責的意識,反而形成對家長的依賴。
Q
爸爸和媽媽,誰來管孩子的學習比較好?
A
更有意愿的那一方。
通常大家會默認:父母誰的時間更靈活一些,工作之余的精力更多一些,就由誰來管理。
不過,在我這么多年接觸了很多不同性格、不同溝通方式的家長以后,我認為這件事最好的選擇標準是:誰更愿意管孩子。
因為有意愿,他會更容易找到管理方法、會花更多時間觀察孩子、有更多耐心和孩子溝通、幫助孩子總結規律技巧。如果不巧愿意做這件事的一方比較忙碌、沒有時間每天監督溝通,那么雙方可以在充分討論后,協商好分工。譬如,遇到孩子不懂不解的問題的時候,如何引導;面對孩子反復做錯的題,如何訓練......制訂好計劃之后,由時間比較充裕的一方來執行,并且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互相不斷地反饋調整,直到找到最適合孩子的家庭學習節奏和形式。
……
眾多家長紛紛表示受益匪淺,更加理性地面對孩子的幼小過渡時光。大手牽小手,開啟從“幼兒園時區”到“小學時區”的模式轉變。
紅黃藍重視幼小銜接工作,通過形式多樣的教學和活動,幫助孩子做好小學生應該具備的心理準備(自尊心、自信心、抗挫折能力)、行為習慣、任務意識等各方面的準備,幫助他們自然、順暢、快速地適應小學生活;通過系統、完整的“家庭支持計劃”幫助家長做好孩子們入學前的思想與物質準備,了解孩子們入學的真正需求,掌握正確的輔導方法,加快孩子們入學適應的過程,實現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順利過渡。
祝福我們的孩子成為健康快樂自信的小學生,我們的家長成為從容享受新身份的的小學生家長。
卓立校長融合58年教育智慧的精彩課程歡迎掃碼收看
